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规章制度 > 实践教学与实验室管理 > 正文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2017-12-05 16:29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为规范各类形式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提高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设计类(设计说明书)规范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组成

毕业设计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题目(中英文);2.摘要(中英文);3.关键词(中英文);4.正文;

5.参考文献;6.附录(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程序源代码等;此外还应包括开题报告、设计任务书、实习报告等)。

二、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内容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 20 个汉字。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

2.摘要

内容包括本毕业设计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部分。开门见山地讲本设计的主要工作,不写套话。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 500 字,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 6 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4.正文

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前言;主体;结论与展望。

(1)前言。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2)主体。作为毕业设计的核心,应围绕题目阐明本设计的构想、设计方案、设计流程、具体设计方法与实验手段,取得的设计结果或进展等。必要时可在适当位置插入图表。

(3)结论与展望。

主要阐述以下内容:所得主要结果或进展所揭示的工程应用原理或规律;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设计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与同类研究工作的异同;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136

5.参考文献

意指设计过程中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并应按正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此处按自然编号列出。

6.附录

意指那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实验数据、程序源代码等;此外还应包括开题报告、设计任务书、实习报告等。

三、其他要求

1.字数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字数(含图表)一般不超过 1.5 万。

2.外文专业文献翻译、文献综述等方面要求由各专业自定。

3.一般至少要有 2 篇外文参考文献。

4.注释: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

5.致谢:一般放在末尾,表达作者对完成本毕业设计提供帮助的老师、校内外人士的感激之情。

作品(作品制作说明书)类规范

一、作品制作说明书内容组成

作品制作说明书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题目(中英文);2.摘要(中英文);3.关键词(中英文);4.正文;

5.参考文献;6.附录(需包括作品制作的原始数据,如光盘数据、作品图片集或作品样品等)。

二、作品制作说明书撰写内容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 20 个汉字。

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

2.摘要

内容包括本作品制作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部分。开门见山地讲主要工作,不写套话。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 500 字。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 6 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4.正文

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前言;主体;结论与展望。

(1)前言。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作品制作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2)主体。作为作品制作的核心,应围绕题目阐明作品制作的构想、实施方案、实施流程、具体实施方法与实践手段,取得的结果或进展。必要时可在适当位置插入图表。

(3)结论与展望。

主要阐述以下内容:所得主要结果或进展所揭示的应用原理或规律;有无发现例外或本作品制作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与同类研究工作的异同;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5.参考文献

意指作品制作过程中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并应按正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此处按自然编号列出。

6.附录

意指那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主要包括作品制作的原始数据,如光盘数据、作品图片集或作品样品等。此外还应包括开题报告、设计任务书、实习报告等。

三、其他要求

1.字数要求:作品制作说明书的字数控制在 5000 字左右(含图表)。

2.外文专业文献翻译、文献综述等方面要求由各专业自定。

3.致谢:表达作者对完成作品制作提供帮助的老师、校内外人士的感激之

情。

实证调查(调查报告)和论文类规范

一、实证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内容组成

实证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毕业论文(以下简称论文)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题目(中英文);2、 摘要(中英文);3、关键词(中英文);4、正文;5、 参考文献;6、 附录(属实证调查报告类的,必须附上本人现场调查的原始数据材料)

二、报告和论文撰写内容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 20 个汉字。

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

2.摘要

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部分。开门见山地讲主要工作,不写客套话。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 500 字,外文摘要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 6 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4.正文

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前言;主体;结论与展望。

(1)前言。应以简短的篇幅,说明报告或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2)主体。作为报告或论文的核心,应围绕题目阐明本报告或论文的构想、撰写方案、具体研究分析方法、实地调查方法或者手段,取得的研究结果或进展。必要时可在适当位置插入图表。

(3)结论与展望。

主要阐述以下内容:所得主要结果或进展所揭示的应用原理或规律;有无发现例外或本工作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与同类研究工作的异同;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5.参考文献

意指报告或论文撰写过程中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并应按正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此处按自然编号列出。

6.附录

意指那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作为实证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附上本人的主要现场调查原始数据。此外还应包括开题报告、设计任务书、实习报告等。

三、其他要求

1.字数要求:实证调查报告或论文的字数不少于 5000 字。

2.外文专业文献翻译、文献综述等方面要求由各专业自定。

3.注释: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

4.致谢:表达作者对完成实证调查报告或毕业论文提供帮助的老师、校内外人士的感激之情。

编辑打印格式规范

一、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1.期刊著录规范

(1)格式

< 文献序号>< 作者名,多个作者间用逗号分隔>< 句点.> < 题名>< 句点.> < 期刊名称>< 逗号,>< 出版年>< 逗号,>< 卷号(期号)>< 逗号,>< 起始页码>< 句点.>

(2)举例

[1]李伟,张群. 加工过程不确定性研究.工具技术,2008,第 2 卷第 3 期,

第35-40 页.

2.书籍著录规范

(1)格式

< 文献序号>< 编著者名,多个编著者间用逗号分隔>< 句点.> < 《书名》(版次)>< 句点.> < 出版社名称>< 逗号,>< 出版年月>< 句点.>

(2)举例

[2]王群,张伟等编著. 《灰色理论及其应用》(第 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年 3 月.

二、页面的一般设置

采用 word 文档默认的页边距。正文采用 1.5 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页码从正文开始编写,用 5 号字居中标明。使用 A4 规格打印。封面采用学校统一样式。

三、字体与标题的一般设置

1.字体设置

题目一般用三号宋体加粗;正文中的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二级、三级、四级标题均用宋体小四号加粗;正文内容使用小四号宋体且 1.5 倍行距,英文用小四号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正文中表格的表题、插图的图注用 5 号字黑体,表格、插图内容用宋体 5 号字;中文摘要用宋体四号字(其中“摘要”加粗),英文摘要用四号新罗马体,其中摘要一词即 Abstract 加粗;关键词用宋体四号字(其中“关键词”加粗),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末尾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下一行。

2.标题设置

正文中一级标题用“一、二…”,二级标题用“(一)、(二)…”,三级标题用“1、2…”,四级标题用“(1)、(2)...”一般不再使用五级以下标题。

四、其他设置

1.图表标注

正文部分需插入图表时,一般按“章”和“图表”的先后排序进行标注。例如,第三章的第 5 张表和第 7 张图,可分别标注为:“表 3.5 切削力实验数据”,“图 3.7 应力-应变曲线”。

2.文本每页居中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封面、摘要、目录、正文参照样本见附件。

附则

1.所有写作格式、文献著录、图表描述、数学、物理和化学式的表达以及关键词的选用可自行参照下列国家标准: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6447-86 文摘编写规则。

2.本规范仅作为一般性指导。在此基础上,不同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修改与细化。

3.本规范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部(招生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1099
粤ICP备05008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