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务公告 > 通识教育 > 正文
东莞理工学院艺术教育2021-2022学年年度发展报告
2022-09-30 10:39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东莞理工学院大力推进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贯彻人才培养始终,重点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艺术素养提升、艺术教育条件提升,扎实打造具有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着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艺术教育教学机构

1.通识教育中心:围绕美育改革,学校制定了《东莞理工学院强化美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美育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开发了审美教育课程体系,举办系列通识教育大讲堂·美育大讲堂,举行系列美育活动(读书沙龙、诗会、朗诵比赛、音乐会、艺术展、音乐汇演、设计展、莞工说语言竞技秀等),并创新针对美育课程和相关专业,开发了与其他能力相匹配的美育素养测评量表,开展审美素养综合测评。

2.音乐系:主要承担音乐教育舞蹈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全校的艺术类公共课程教学。

3. 团委:主要负责艺术类学生社团、群体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工作。

4.知行学院:主要负责全校6个课外学分的知行课程、知行活动设计、组织开展。其中每年有20个以上美育教育课程与活动。

二、师资队伍情况

2022年9月起,我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审美实践导引》课程,目前共有授课教师26人。

目前我校音乐学专业有“音乐教育”、“舞蹈”两个专业方向,现有学生406人,专职教师26人,其中副高6名,讲师13名。同时根据课程及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聘请专业院校教师、社会艺术团体艺术家来校兼职任教,开设选修课程、 指导学生文艺类社团学会及团体活动。

我校艺术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态度认真,能较好地完成艺术教育工作任务。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辅导艺术活动的能力。艺术教师能够认真参加省、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一直以来都为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开设课程有《民谣吉他基础》、 《古典吉他基础》《西方经典歌剧欣赏》《艺术导论》《西方音乐简史》等7门课程

课程建设

把美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位学生须至少修满2学分。创新打造两门“美学理论+特色专题+审美实践”一体的《审美教育导引》《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核心课程;积极开设和引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审美能力与创新实践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艺术实践类通识选修课,如《文学鉴赏》《艺术鉴赏》《演讲艺术》《朗诵与表演》,由音乐系全体老师重磅打造全校适用的《极简音乐》课程,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创意提升教学;借助学校理工科专业优势,挖掘学科专业中“人文美”“科学美”“技术美”“工程美”元素,因地制宜开发具有莞工特色、文工交叉的校本课程,凸显综合美育特色、专业特色、地方文化审美特色,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强美育课程资源建设,建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微课、在线开放课程、立体化教材等。

目前我校艺术教育公共课开设有:审美实践导引、音乐基础与名曲欣赏、歌剧鉴赏、戏剧鉴赏、舞蹈、合唱、吉它、美学、朗诵艺术、演讲艺术与口才、黄梅戏与越剧赏析、影视艺术概论、艺术美育等艺术类课程。

同时我校的知行学院为了促进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结合,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开设了莞香文化、茶文化、中国画艺拾趣、舞动的青春最美丽生活舞蹈等一系列艺术类课程。知行学院目前开放40门美育课程,如《中国诗词与人生》《瑜伽课》《通俗歌曲演唱》《素描与绘画》《合唱表演与实训》《电影与人生》《莞香文化》《文化雅集》《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等,每学期提供3000个学位供全校学生选修。

2021 年,全校性艺术类选修课程 65 门次,选修课程总人数达到 6155人次。每门课程的学分数1-2

四、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现在有专业教学楼一栋;学院现有数码钢琴室2间(数码钢琴43台),电脑音乐制作室1间,舞蹈教室2个,演奏厅1个, 服装室1间,道具室1间、合唱实训室1间,民乐合奏室1间,古筝室3间,打击乐室1间,管乐训练室1间、图书资料室1个(有专业图书3082册,期刊21种,音像资料3900盒)。书画展览厅1个,学生琴房43间,教师专用琴房10间,共有钢琴76台。美术室1间,书法室2间。2021年的经费投入150万。

五、课外艺术活动

1、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在2021年推出“通识教育大讲堂”“求是读书计划”等美育活动,要求学生在以上活动中修满2学分。此外,重点打造“莞工说”“五月诗会”活动,联合其他学院开展“新年音乐会”“大学生舞蹈大赛”“粤光杯”影视作品大赛、“老马摄影大赛”“艺海拾贝”等品牌活动。

“通识教育大讲堂”活动中,每学年举办15-20次高质量通识讲座,邀请校外名师大家,协同东莞市图书馆、东莞市文化馆专家资源,共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道路的中国实践,促进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获得论坛主讲人授权后,出版《年度莞工通识教育大讲堂文集》。

“求是读书计划”模块推出50本经典阅读活动和读书沙龙活动。邀请校内专家推荐共50本海内外经典名著,同时在每周二周四围绕其中的经典文本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该计划对于学生提高阅读经典能力、深植人文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音乐学专业每年的毕业季的演出活动成为我校文化艺术活动的一个亮点。2021年音乐学专业共举办7场毕业音乐会、1场毕业舞蹈专场,2场声乐教学专场音乐会。以音乐专业为依托,与知行学院合作,积极建设具有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如:“知行”合唱团、“ 南峰”弹拨乐团、现代乐团、交响管乐团、舞蹈团等,承担重大文艺演出或赛事,为学生美育创建多元化实践活动平台,充分展现我校的美育教育成果。

3、举办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协助学校校工会举办校合唱比赛,以及“一二·九”合唱比赛活动等学校各项艺术活动。构建以学生审美能力增值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通识教育大讲堂之美育大讲堂,推进主题性艺术创作推广活动,依托二级教学机构和社团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校内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工艺制作等社团或兴趣小组,打造“一说两会三赛”美育系列活动,重点打造“莞工说”“五月诗会”“新年音乐会”“大学生舞蹈大赛”“粤光杯”影视作品大赛、“老马摄影大赛”“艺海拾贝”等品牌活动,持续打造遴选一批原创艺术作品,推动美育工作成果化,增强美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全体学生搭建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推广新媒介环境下的美育普及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文化传播模式,通过新媒介传播美育文化知识和推广美育实践活动。

4、开展首届“莞工说”新锐语言竞技秀、粤光杯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经典润乡土”“诗词大会”、文艺展演等活动 20225月24日第十二“粤光杯”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形成了在广东省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学生影视类品牌活动。

六、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我校每年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以此给全校师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文化艺术节包含十余种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各有特点,为全校师生全方面发展提供平台,比如“井上添花”社区美化创意比赛、十大歌手比赛等各种各样的比赛项目。目前我校在校师生有两万余人,每年参加文化艺术节的同学都保持在占全校在校学生人数5%左右,在我校文化艺术节中斩获佳绩的同学往往在校外的各种赛事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各式各样的活动伴随着全校师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现,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我校文体艺术氛围之浓厚。

七、重点项目推进

中华文化进校园

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开放日、社团嘉年华、社会实践成果展等活动平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发具有地方传统、时代特征、校园特色、符合学校特点的美育活动,继续做好菡萏吐秀读书报告展示比赛、艺海拾贝校园舞台剧大赛、九鼎秦仪学生演讲大赛、菡萏书香——红色经典诗文朗诵会、尔雅汉韵协会的“汉服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书法协会的“第八届毛笔书法比赛”活动等一系列社团活动。

(二)“非遗”进校园活动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采风与考察》,邀请清溪客家山歌非遗传举办客家山歌讲座;去潮汕地区学习非遗舞蹈英歌舞。

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将进一步加大艺术教育投入、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提升艺术教育效果,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一说两会三赛

   2021年起,构建以学生审美能力增值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通识教育大讲堂之美育大讲堂,推进主题性艺术创作推广活动,依托二级教学机构和社团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校内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工艺制作等社团或兴趣小组,打造“一说两会三赛”美育系列活动,重点打造“莞工说”“五月诗会”音乐会”“大学生舞蹈大赛”“粤光杯”影视作品大赛、“老马摄影大赛”“艺海拾贝”等品牌活动,持续打造遴选一批原创艺术作品,推动美育工作成果化,增强美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全体学生搭建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


                               东莞理工学院

202293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东莞理工学院教务部(招生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       邮编:523808           电话:0769-22861099
粤ICP备05008829号